特色小镇创新区域发展模式
发展定位有待明晰
特色小镇规模小、产业种类少,为产业集聚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机遇。而且,不同特色小镇之间互相分工,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有利于从整体上优化我国产业空间结构。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夏永祥表示,特色小镇在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作为近年来着重发力的新举措,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特色小镇应该是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活动集聚区。目前存在建设功能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等问题。第二,缺乏产业支撑,没有真正实现产城融合。第三,房地产商借机扩大开发规模,累积形成新的风险。第四,忽视了市场的调节、引导和优化作用。
林善浪表示,除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意的问题之外,特色小镇建设还存在产业基础薄弱、难以实现持续发展的问题。他提出,目前审批通过的特色小镇,多数处于规划设计阶段。某些特色小镇发展思路不清晰,缺乏有针对性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存在跟风攀比等现象。同时,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还停留在传统资源的挖掘上,忽视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发掘特色主导产业
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试验田”,是探索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路径。如何加强特色小镇建设、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动力和可持续性,是重要的思考方向。
特色小镇建设要充分发掘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林善浪认为,第一,要坚持产业建镇,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第二,选择优越的区位。对于发达地区、特大城市和中西部省会城市周边,特色小镇便于和大城市互补与互动,形成特色产业。对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特色小镇要求具有鲜明的资源优势。第三,保持乡土文化原生性和鲜活性。此外,特色规划设计的核心是“做实一个产业,营造一份情怀”。这份情怀,就是乡土文化,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
在吴传清看来,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地方政府应谋定而后动,加强规划引导,稳步推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塑造产业创新生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成生态宜居小镇;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此外,规避特色小镇过度房地产化。
王兴平表示,从总体来看,特色小镇建设要因地制宜,与大都市的总体孵化环境相互衔接,鼓励产业资本发挥主导作用,避免以“特色小镇”取代开发区等其他产业平台的倾向。(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