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街镇“双晒”郭家沱篇:山水入怀 铜锣望江

2019-10-12 15:28: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郭家沱沿江至今尚存的纤夫古道遗迹。新华网发(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郭家沱滨江长廊风光。新华网发(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华网发(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华网重庆10月12日电 10月11日,重庆江北区街镇“双晒”推出郭家沱篇,讲述这座“山水入怀·铜锣望江”军工小镇的“故事”。

  “巴流初入峡,山径一帆开”,这句古人的诗歌,描绘的正是铜锣峡的险峻和巍峨,而铜锣峡,正是郭家沱的门户。近年来,为了便于游客更好地观看铜锣峡,郭家沱街道在江边建了一个滨江长廊,有青石浮雕、有望江凉亭、有健身步道、有巨石棋盘。

  距铜锣峡不远处的马路崖壁上,22个山洞呈上下几层错落有致地排开。这是抗战期间修建的山洞兵工厂,也是抗战期间兴建的最大山洞群落,他们铭记着郭家沱的历史。就在这22个山洞中,当时的第五十兵工厂(现在的望江厂),在整个抗战期间,为抗日将士输送4000多门火炮,数十万发炮弹,极大地支援了前方抗战,特别是在第三次长沙保卫战中给予了日军毁灭性的打击。

  迄今为止,望江厂仍旧是国家大型一类军工企业。附近老人回忆说:“望江厂,不得了,周围好看的姑娘都想嫁给厂里的汉子。”

  在郭家沱大溪村的路上,几栋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一楼一底砖木结构老房矗立在路边,这就是眷子房,每块青砖上均有约3厘米大小的五角星图案至今仍清晰可见。这是当年望江厂为有眷属的职工修建。

  除望江厂外,郭家沱还保留了大量上个世纪的建筑,历史甚至可以远朔到1952年。

  近年来,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郭家沱摇身一变,成了电影拍摄基地,仅锣旗寺半岛就承接了《下半城风雨》《人山人海》《受益人》等10余部电影的取景拍摄。其中《人山人海》已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

  现在的郭家沱生活,山与泉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这是这个军工小镇铁血之外难得的柔情,更是居民们的日常。泉水便是郭家沱最“甜”的滋味。

  当地几乎无人不知,郭家沱有三股泉眼:望江路一处,飞岚垭社区二河沟一处,再往上的三河沟一处。泉眼细流潺潺、终年不断。

  每天清晨,散居在郭家沱各处的居民便纷纷带着容器来到望江路泉眼,或二河沟泉眼,打回一天所用的泉水。这既是解决生活所需,更是休闲健身的重要手段——每天肩扛二三十斤重物,来回数千步。

  事实上,这一行径其实源自八十年前,当年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来到郭家沱的望江厂职工就开始在这口泉眼取水供家庭饮用。

  八十年来,时光更迭,即便家家户户都有方便的自来水,传统却传承下来。郭家沱人说,这泉水“有点甜”。

责任编辑:张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