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小镇“华丽绽放” 为八陡特色产业“护航”
鲁网11月6日讯(记者 陈珊珊 庄家丽) “世界玻璃看中国,中国玻璃看八陡”。作为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名镇之一,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有着百年的玻璃产业发展历史。如今,八陡镇玻璃已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具有突出的行业优势,是八陡镇最具潜力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八陡镇依托各大展会举办“玻璃小镇”采购节,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诠释八陡镇玻璃的发展故事,以及玻璃小镇的“萌发”与“崛起”。
始于元末明初,八陡镇与玻璃渊源深厚
八陡镇与“玻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资料显示,元末明初时八陡镇民间就有玻璃工坊出现,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也对玻璃作坊有专门描述。
上世纪80年代起,八陡镇玻璃行业开始规模化发展。1975年,八陡玻璃厂成立,开始生产现代日用玻璃。1976年,八陡公社苏家沟大队建立八陡工贸联营玻璃器皿厂(村办企业),开始批量生产日用玻璃并出口。1988年,该厂“珍珠”牌密封贮藏瓶获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铜奖,创出国际名牌,同年获轻工部“金龙腾飞奖”。 穿越厚重的历史长河,八陡镇一代代传承着先辈们精湛而独特的玻璃制造工艺,玻璃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玻璃行业也成为八陡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逆势而上,玻璃成为八陡镇的“闪亮城市”名片
近年来,随着新型产业的兴起,以玻璃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备受冲击。然而八陡镇玻璃产业却逆势而上,发展迅猛。目前,八陡镇各类玻璃企业达百余家,从业人员7000余人,办公、居家玻璃制品以及厨房玻璃制品等系列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高硼硅耐热玻璃器皿产品闻名全国,容量2500ml以上的日用玻璃广口瓶占全国出口市场的95%以上,带动了耐火材料、机械设备、不锈钢、硅胶、印刷、包装、物流、电商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不仅如此,八陡镇还先后荣获“出口创汇基地镇”“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名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20强”“日用玻璃特色小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等称号。玻璃,已成为八陡镇最靓丽的城市名片、最响亮的金字招牌。
基地到小镇,八陡镇玻璃华丽绽放
为充分发挥八陡镇玻璃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优势,改善品牌建设相对薄弱的短板。八陡镇计划投资40亿元,建设中国(八陡镇)玻璃小镇,将其打造成国家玻璃行业创新研发示范区和国内外都市体验旅游目的地。
记者了解到,八陡镇位于淄博市博山区东南部,是博山区的工业重镇和重要交通枢纽,省道仲临路、博沂路、湖南路以及博八铁路穿境而过,境内交通便利、路网完善,是山东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全镇总面积40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4个社区,4万人口。辖区内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1家,形成了以日用玻璃生产与销售为支撑的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体系完备。玻璃小镇以玻璃产业为主题,打造先进制造区、商贸文旅区、综合服务区等三大功能区,形成研发设计、产品展示、物流配送、专业定制、等产业链条完整的玻璃产业集群。而在玻璃小镇核心区域,玻璃品牌街成为了最大的亮点与特色。
借着“一带一路”的春风,八陡镇的玻璃产品也越走越远。据统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八陡镇日用玻璃制品出口国家已有35个,覆盖率达54%,但八陡镇人的努力并没有止步于此。2017-2022年,八陡镇计划投资30亿元,在近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打造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特而美”的特色小镇。小镇主要包括玻璃生产制造区、小镇文化旅游区、物流园区、研发及创意中心等生产性服务区四个功能区,融入文化、旅游、电商、物流等因素,致力打造以博山玻璃历史文化底蕴为内涵、以日用玻璃产业为核心引领的玻璃产业链条,孕育创新的玻璃体验游乐,形成景镇合一的玻璃生态小镇。
项目建成后,八陡特色小镇将建设成为以日用玻璃器皿生产为基础、以玻璃深加工业为主体、以先进技术和现代适用产品为主导、以小镇为载体、以周边产业为新的增长点的现代日用玻璃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大型企业强、中小企业活跃的产业集群,产品结构向链条化和系列化发展。
“政策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启动力和助推力,优越的研发环境使小镇更具创造力,适宜的孵化环境使特色小镇更具吸引力。”八陡镇人大主席陈雷向记者表示,玻璃小镇内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有强大的科技支撑,它已成为八陡镇经济发展最权威的平台和载体,“我们期待着玻璃小镇在世界的舞台‘璀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