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沟镇:从“破产小厂”的百亿集群逆袭之路

2016-07-14 08:4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中国玻璃城

  

  玻璃行业内标杆——杭州陈饰玻璃

  鲁网7月12日讯(记者 魏子杰 李俊强 实习记者 王国栋)   地处鲁南腹地,既没有生产玻璃的原料矿山,也不是交通枢纽,仅仅因一家已经破产的企业,诞生了一个百亿产值的特色产业镇——鲍沟镇。这个鲁南小镇,为何能影响中国玻璃行情?日前,记者走进鲍沟镇,揭开从破产小厂到百亿产业集群的逆袭之路......

  破产小厂上建起产业集群

  从一个破产小厂到百亿产业,滕州玻璃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创新,瞄准精深加工道路逆势发展,今年1-4月份,玻璃产业基地实现产值45.7亿元。

  玻璃深加工是滕州市“六大百亿产业”板块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已经成为滕州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牌。“鲍沟镇的玻璃产业得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鲍沟镇党委副书记孙卓谋介绍,80年代,在滕州平板玻璃厂的带动下,鲍沟玻璃逐步兴起。90年代初,滕州市平板玻璃厂经营下滑,被迫停产。下岗工人转而以玻璃贸易为生,带动玻璃产业发展,鲍沟镇迅速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玻璃产品交易市场。

  “可以说,鲍沟玻璃产业是从一个破产小厂发展起来的。”孙卓谋说,从玻璃交易到玻璃深加工再到如今的精深加工,鲍沟玻璃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道路。

  2001年至2013年,金晶玻璃项目的启动为鲍沟镇玻璃产业跨越发展吹响号角,玻璃深加工业逐步取代玻璃贸易成为产业的中坚。随着中国玻璃城项目的启动,滕州玻璃产业从深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基地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火炬滕州市玻璃精深加工示范基地”。

  正如鲍沟镇党委书记朱绍猛所说的那样,“鲍沟玻璃产业规模优势突出”。目前,总投资36亿元的中国玻璃城项目一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未来将建设成为国内档次最高、配套最全、体量一流的绿色建材产业园,真正引领滕州玻璃精深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花六七年从杭州请来“老大哥”引路

  国内玻璃产业有两大集群,一是河北沙河,定位是特色工艺玻璃,另外一个就是滕州鲍沟镇,鲍沟镇的定位是玻璃精深加工生产基地。“鲍沟镇的定位是做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玻璃。”鲍沟镇招商分局局长张显超说。在玻璃行业,附加值最高的就要数艺术玻璃了,利润甚至能到200%。

  2015年11月之前,鲍沟镇的艺术玻璃大多数还只能面向低端市场,一块只能卖到三四百元。“园区里小业户大多以粗加工为主,产品品质上不去。比如说玻璃雕刻,上色这道工艺做不好,即便是做出来也只能面向低端市场。”张显超说。

  为提高品质,他们盯上了艺术玻璃界的老大哥——杭州陈饰玻雕制品有限公司。这条引资之路前前后后走了六七年,早在鲍沟镇玻璃城开建之前双方就谈过多次,当时杭州方面顾虑到鲍沟镇的人才和环境等问题,迟迟没有敲定。直到2015年11月,杭州陈饰玻雕制品有限公司才入驻鲍沟镇,成立了山东视界产融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这个产品的名字叫《秋韵》,是我们用‘水晶夹胶晶熔’工艺技术,把水草做到玻璃里面,每平方米能卖到3000元。”

  山东视界产融玻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坚介绍说,我们公司除了能把水草放到玻璃里,还可以把苏绣、绢帛等文化元素、创意元素融入玻璃制品,让无形的文化价值变为有形的艺术作品。

  

  山东视界产融玻璃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作品

  视界玻璃入驻产业园区后,带动了整个鲍沟镇产业园区工艺玻璃品质提升,一块玻璃能卖到七八百元。此外还吸引了重庆、深圳几家工艺玻璃厂家主动洽谈入驻园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企业希望产业园区能引进更加面向高端的品牌企业。这些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品结构的升级,产业链上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可以带来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提升本土企业的发展。

  一块玻璃3家生产

  “我们在接到迪拜的一个订单后,由于有两个工艺不能做好,而周围就有专业工厂可以做,于是就借别人的优势弥补了自己的‘短板’,降低了成本,按时完成了订单,客户很满意。”生产建筑玻璃的丰华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告诉鲁网记者。

  

  出口玻璃陈列馆

  王伟把“无手印”和“背面烤漆”这两道工序包给了产业园里另外两家玻璃厂,光代加工费就近300万元。毛玻璃出厂后,首先要进行“无手印”处理,这道工序由一家艺术玻璃厂进行,需要3到4种工艺;接下来进行钢化和夹胶处理,由丰华自己加工,中间需要6到7种工艺;最后需要背面美化,经过三遍背面烤漆后才能算一个成品。

  据记者了解,这种玻璃每平方米售价300元人民币,已经为迪拜机场生产了7万到8万平方米,还有6000多平方米正在生产中。“总共签了20多万平方米的订单,不光是这种玻璃,还涉及到其他品种的玻璃,总价差不多有几千万人民币”。

  “玻璃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分镜面、艺术、雕刻等等,还分为内装玻璃和外装玻璃,内装比如厨房、卫生间用到的玻璃,外装比如门窗玻璃。现在玻璃城200多家工厂,60多种产品,玻璃生产工艺几乎全部涵盖在内”,孙卓谋告诉记者。

  据悉,产业集群也让园区的企业尝到了抱团发展的甜头。“客户来产业园区参观,外出参加展会,费用都会平分。海外客户的拓展,每家企业也各有目标国家,市场打开之后,互相介绍客户”,王伟告诉记者。

  通过产业集群优势受益的企业还有华阳玻璃有限公司。该公司面对电子信息行业的迅速发展和电子消费品的增加,投资5620万元自主研发新上AG玻璃(抗反射玻璃)生产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平板电脑、家电面板等领域,填补了电子玻璃行业的空白,实现国内电子玻璃领域重大技术突破。

  鲍沟玻璃待长大

  在鲍沟镇采访期间,记者看到马路两边停着一排排特殊的货车:车上摆放着大大的铁架子——专门用于托运玻璃的。马路上,常能看到这些特殊货车忙碌的身影。

  应该说,一个乡镇诞生一个玻璃产业,很难得。这条产业同时拉动了数万人就业,更难得。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这个百亿元产业链上,缺少龙头。一个缺少领军人物的产业,能够承载多重的担子,能走多远的路程,还有待观察。

  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鲍沟玻璃产业的企业个头都不大。“国外70%的玻璃原片进入深加工程序,而中国70%的玻璃原片直接进入市场。玻璃的用途太广泛了,包括地面砖、墙面砖等,都可以用玻璃产品替代,工艺玻璃前途广大”鲍沟镇党委副书记孙卓谋俨然成了玻璃专家。

  据鲁网记者了解,今年以来,鲍沟镇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枣庄市级技术研发中心1家,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1项,中国玻璃城申报的“国家级星火科技示范基地”、“省级高新技术孵化园”已进入最后审批程序。

  “今年我们镇计划实施技改和创新项目的玻璃企业达43家,占企业总数的比重达20%。尤其是通过园区带动,吸引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入驻,破解产能消化问题,降低企业经营与生产成本,引领滕州玻璃精深加工产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鲍沟镇镇长宋彦德说。

  

责任编辑:乔荣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