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峰:遍地茗茶溢馨香

2016-08-15 14:04: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核心提示

  巨峰镇位于日照市岚山区中部,地处苏鲁两省三县交界处,辖90个行政村,总人口7.8万,耕地面积9.1万亩,其中茶园6.8万亩,是日照绿茶的主产区,被誉为江北绿茶第一镇。2015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3059万元,年增长10.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0余元,年增长9.5%。是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省级“农业特色产业镇”、“环境优美乡镇”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一村一品’特色示范镇”等。

  □本报记者杜辉升丁兆霞

  本报通讯员解玉升王永庆

  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1966年“南茶北引”种植成功,是日照绿茶的主产区。全镇80%的村种植茶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来自茶业,每年吸引80余万人前来观光体验,“绿茶小镇”名副其实。日前,记者走进日照“特色小镇巡展”第一站――巨峰镇,近距离探寻茶乡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片茶叶的突围之路

  从单一绿茶到“六味茶”

  “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比南方茶叶的茶多酚高出13.7%……”早在197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们,就对日照绿茶有过这样的记载。三面环山一面迎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巨峰绿茶独有的香气与汤色。前些年,在很多人眼中,日照茶就意味着“绿茶”。

  日照绿茶稳坐“江北绿茶第一”的交椅,巨峰的茶企却仍有自己的苦恼:夏茶、秋茶产量分别占全年茶叶产量的45%和20%,而产值却仅占全年茶叶产值的25%和15%。夏茶每斤价格只有三四十块钱,秋茶也只有不足200元,但夏、秋天请人采茶劳动力成本却很高。

  如何破局?“把夏、秋茶做成红茶、乌龙茶,就能卖到三四百块钱,甚至八九百块钱!”2008年8月,御园春茶业用本地产的鲜叶做的第一壶乌龙茶香飘四溢,2009年4月,圣谷山茶场首先拿到了日照红茶的生产许可证,2012年10月,圣谷山茶场又首创了以日照春茶为原料的茉莉花茶……目前,巨峰茶已形成了“春绿、夏红、秋乌龙”的茶品生产格局,白茶、黄茶、黑茶也陆续试制成功。新品种的研发,实现了茶叶生产加工的“错时、错料、错工”,不仅提高了茶叶鲜叶原料的利用率,使每亩茶园增收1000元,而且增强了对发酵茶消费群体的适应性,拓展了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

  提升品质,才是发展根本。作为江北绿茶第一镇的巨峰深谙此理。多年来,研发新产品强化品牌推广,发挥连片发展集聚效应持续扩大绿茶种植规模,巨峰镇不断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

  2011年以来,全镇打造了南北山流域、官山流域、凤凰岭流域、红旗岭流域等十三处千亩茶园示范片区,累计投入3100万元对片区进行区域规划、良种订购、土地深翻、道路整修、水利设施和林网建设“六统一”综合配套,实行“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杀虫治害、统一越冬防护”的标准化管理。目前,全镇共建设无公害生态示范园区8个。

  与此同时,推动茶企建立有机、绿色、无公害的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本土茶叶品牌。全镇有效期内茶叶“三品”认证总数达到4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6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12个;有8家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15家企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2家企业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全镇涌现出了碧波、凇晨等一大批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已累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各种茶叶奖项89次,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6件、山东名牌产品5个。

  据巨峰镇党委书记田海文介绍,今年,在持续扩大茶园面积、增加茶企数量的基础上,巨峰镇将重点围绕绿茶产业抓招商,更加注重茶产业上下游产品的研发与产业链的延伸,将着力在茶多酚批量化生产、茶饮料加工、茶叶精细包装、茶叶保健品等方面寻求突破。

  一个市场的两线拓展

  巨峰茶飘香千里之外

  随着茶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茶叶的原产地,一个鲜叶交易市场是不可或缺的。自2012年起,巨峰镇顺势而为,先后兴建了西赵、后黄埠、薄家口等6处绿茶鲜叶交易市场。

  5月19日上午10点,正值春茶交易高峰期,记者来到薄家口茶叶交易市场时,市场内人头攒动,车来车往,十里八乡的茶农茶商络绎不绝,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自2014年启用以来,这里已经成为周边几十公里范围内茶农茶企们卖茶收茶的聚集地。

  “以前采完茶叶在田间地头等着人来收,有了市场后,从早7点到下午5点半都有收鲜叶的,我们茶农再也不用担心销路问题,真是省力又省心。”薄家口村村民薄怀功家里有7亩茶园,自茶叶开采以来,通过卖鲜叶,已经收入49000余元。据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市场每天的茶叶鲜叶交易量在3万公斤以上,日交易量最高峰时能达到10万斤,影响力辐射整个鲁南地区,已成为北方最大的绿茶鲜叶交易市场。“一到茶叶采摘季,鲜叶交易市场的火爆,直接带动其他商贩的日交易额。”薄家口村支部书记薄利说,去年六月初六,一名猪肉商贩一上午就卖出13头猪,卖馒头的一上午能用掉了500斤面粉,茶叶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有了鲜叶交易市场,巨峰镇又开始将干茶交易中心――“日照茶都”纳入建设日程,计划打造江北最大的干茶市场。按照规划,这个总投资2.1亿元的“日照茶都”,将是一座集茶叶批发零售、精品茶加工、茶恒温仓储、茶文化旅游、茶叶质量检测、茶文化展示以及商务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够实现12万斤干茶的日销售量,600余万元的日经营销售收入。

  交易市场上茶叶鲜叶俏销四方,互联网上日照绿茶成品销售方兴未艾。薄家口村农村淘宝服务站去年年底才开业,村淘合伙人李涛今年就萌生了把巨峰绿茶通过线上卖出去的想法。他说,“我们是茶叶原产地,有价格和质量优势,村淘做好了,可以和淘宝一起合作推广巨峰绿茶。”今年年初,李涛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牛刀小试”,小有成效。一个月时间,依托自家八亩茶园炒制的绿茶,李涛共售出60余斤,收入4万余元。

  鼠标一点,生意做到千里之外。去年以来,在电子商务发展大潮下,巨峰镇制定扶持意见,大力开展孵化培训,壮大电商人才队伍,同时强化平台对接,打造茶叶企业线上集群,加速村淘布局,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目前,在全镇20余个绿茶专业村,网上开淘宝店卖茶已经形成气候。而万平、淞晨、圣谷山等龙头茶企普遍采取了线上销售与实体店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圣谷山更成为日照绿茶首个“聚划算”团购活动品牌。去年7月22日,团购开锣仅十分钟,就收获订单三百多份。

  一条茶旅融合之道

  六珠一线游“长廊”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一夜竹林听风,清晨在鸟鸣中醒来,和早起的茶农一道,在氤氲的雾气中置身连绵万亩的茶园之中,指尖轻触露珠尚未消散的嫩芽,在葱茏翠绿中体验采茶的乐趣与辛苦。午时,在炒茶师的指导下,在加温到260多度的铁锅里,撩起鲜茶叶,揉捻、翻炒,在反复数百次间感受扑鼻而来的绿茶鲜香。饭时,在古朴雅致的山庄饭店,吃着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农家美食,尝着茶叶面条、茶叶水饺等茶叶宴。阳光明媚的午后,则端坐茶室的蒲团之上,伴着柔软清雅的古筝曲,泡上一杯“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的江北绿茶,看杯中热气升腾,绿叶翻滚,在阵阵茶香中,既无车马之喧嚣,又无杂事之烦扰,让身体回归自然,任思绪天马行空……

  这宛若世外桃源般的景象,自5月份春茶大规模采摘以来,每天都在巨峰镇茶文化休闲旅游景点上演。

  5月24日近午时,记者来到淞晨茶文化旅游风景区时,企业负责接待游客的于堂日正迎来当天的第三个旅游团,这是一支由某地市电视台组织的“走进原产地”体验团。于堂日告诉记者,淞晨茶文化产业园前年才正式推出,而今年的游客接待量已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除了许多旅行团以及地方电视台的体验消费栏目主动与企业对接,还有很多趁着双休日到风景区自驾游的家庭团。

  “我是奔着日照绿茶来的!”在参观浏览了茶叶博物馆,并吃过茶家宴后,与旅行团团友一道,游客路宁女士与女儿兴致勃勃地穿上了茶家姑娘的采茶服饰,准备到茶园大显身手。“第一次喝日照绿茶是朋友送的,喝过后觉得真不错。这次来参加这个活动,一是想在原产地买到地道的日照绿茶,再就是想让孩子多一份成长的体验。”

  就在路宁女士埋首在层层叠叠的绿意中专心采茶的时候,一个来自兖州的75人的旅行团正要结束在日照两天的体验游。前一天,他们在日照的海边与大海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而这一天上午,他们又醉在这片绵延万亩的“茶海”里,舍不得这阵阵绿茶清香。在坐上客车打道回府之前,他们在茶叶超市里急匆匆地选购着自己心仪的茶叶,少则一两包,多则七八包。据收银员介绍,仅这一会功夫,就交易了35笔。

  淞晨茶文化旅游风景区并非“奔着日照绿茶而来”的游客的唯一之选,在巨峰镇依托千亩茶园示范片区倾力打造的“百里绿茶长廊”上,茶文化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各有千秋。记者了解到,为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对接,巨峰镇开通“百里绿茶长廊”特色游路线,并连续4年举办推介活动,着力打造一批集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茶叶贸易、乡村度假、美食娱乐为一体的茶文化休闲旅游景点。长廊途径34个村庄,全长102.6华里,涵盖茶园45000亩,占巨峰镇茶园总面积的2/3。现已形成日照绿茶国家农业公园、碧波山庄茶文化风情园、饽饽顶风景区、四季茶园休闲会馆、淞晨茶文化园、“日照茶都”等六大特色景点。

  据粗略统计,自“百里绿茶长廊”推出以来,巨峰镇每年旅游人数达8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过6亿元;从业人员2.8万人,带动相关就业人员2.3万人,旅游产品销售达2.6亿元,提供税收280万元,“百里绿茶长廊”已成为一条致富长廊、生态长廊、奔小康的长廊。

  书记感言

  巨峰镇党委书记田海文:日照是江北绿茶之乡,巨峰镇是南茶北引福地,绿茶产业发展得天独厚。围绕“绿茶名镇”这一目标,巨峰镇突出绿茶产业特色,按照“继续抓好绿茶规模扩张、重点抓好市场建设、着力做好茶文化旅游、积极培育茶业生产龙头企业”的总体思路,不断推动茶文化传播,拓展茶产业功能,培植镇域经济增长点,擦亮“江北绿茶第一镇”这一品牌,提升美丽巨峰品质,让百姓生活更幸福。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