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镇:特色产业扶贫新样板

2016-08-16 14:52: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 江玉宝

  偏远乡村扶贫如何攀上北京水木中天植物科学研究院这样高大上的亲戚?近年来,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做到了。该镇流转解家村、前坡村、朱家村3个扶贫重点村的土地1500亩,结对由北京水木中天植物科学研究院参股成立的淄博中天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玫瑰种植及深加工,让150余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年可带动农户增收52.5万元。

  王村镇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以整村推进为抓手,整合扶贫资金集中使用、连片开发的同时,立足资源禀赋,做好特色文章,“一村一策”精心规划发展扶贫项目,扶贫工作实现了“拔穷根、管长远”。

  “引入中天玫瑰一个项目辐射带动解家村、前坡村、上沙村等六个村种植玫瑰,每亩地年纯收入由原先1000元提升到5000元。”王村镇党委书记耿峰说。

  据了解,该公司依托高端科研创新平台,研发出玫瑰茶、玫瑰油、玫瑰酒、化妆品等系列产品,拉长玫瑰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受益于此项目,三个扶贫重点村的村集体年收入由不足3万元增长到10万元。

  连片开发既有龙头企业带动式,又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旅游扶贫新模式。今年,王村镇整合解家村、朱家村、姚家村等9个贫困村扶贫专项资金270万元,投入到淄博侬乐旅游开发公司,在凤凰山南麓建设采摘大棚、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利润70%分给贫困户,30%归村集体,让贫困户和贫困村分享旅游红利。

  与此同时,点面结合,为每个贫困村定制扶贫“套餐”。7月13日,解家村蔬菜大棚基地,年近70岁的贫困户张大婶边洗菜边高兴地说:“年龄大了,种不了地。现在好了,承包地流转给村里建大棚,一亩地一年给1000元,平时到这里干点轻快活,一天有50元收入,家务活也误不了。”

  该村流转30亩土地,利用扶贫资金建起5个蔬菜大棚。“蔬菜大棚年收益8万元以上,由村集体和贫困人口三七分成。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金、年底分红的同时,可来基地打工,三份收入包脱贫。”村支书解成洪说。

  贫困村朱家村的蔬菜大棚则升级为智能化、无土栽培。“自动控温、浇水,一年收入3万元左右;一次投资,25年受益。”村主任丁伟介绍。王村镇把重点项目、各类生产基地、示范基地优先向贫困村安排,创出“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产业项目走”的产业扶贫新模式,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