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尼山圣地小镇文旅度假区巧排工期 加快项目推进
鲁网3月22日讯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首批60个“特色小镇”名单,曲阜市尼山镇上报的“尼山圣地小镇”名列其中。记者日前在该镇看到,一个个忙碌的施工现场、一座座山水相依的静谧景区,尼山小镇的“特”字逐步显现出来。此外,七间民宿、尼山书院酒店、宫像区大学堂等也已初显成效。尽管部分区域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小镇视野广、镇小能量大,未来,尼山特色小镇有望成为曲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打造成为复合性文化度假产业综合
体圣地尼山省级特色小镇位于尼山镇东部,该小镇主要包括宫像区、耕读书院、景区集散中心鲁源村、配套服务区(含尼山书院酒店)和一个环湖文旅产业带。此外,特色小镇内有尼山孔庙、尼山书院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基山观音庙等十余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国际文化品牌。
如今,世界最大的孔子像已全面竣工,尼山书院酒店正式营业,项目一期工程核心区——宫像区也将按照时间节点具备开园条件。“未来以尼山圣境为引领,将圣地小镇打造成为集文化体验、修学启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性文化度假产业综合体,最终成为文化休闲度假胜地和独具东方韵味的儒家文化修贤度假小镇。”尼山镇党委书记陈鹏告诉记者,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链,推出一批精品文旅项目,并以民宿产业为代表,加快推进尼山圣源小镇等项目。
此外,尼山镇将以周庄“圣源村”项目为载体,发展集养生、休闲、度假、商务为一体的全方位、高品质、现代化的养生养老产业,并积极策划主办尼山世界女性论坛、世界儒商大会、圣城马拉松等,将该小镇打造成承接承办会议、活动展览和节事活动等于一体的商务会展旅游目的地。
打造成济宁首家民宿旅游居住地
“东官赚了六百万,西官听了都羡慕。”西官村党支部书记桂宜志说,原本是村内废弃的老石头房子,经过一番精心修葺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济宁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试吃民宿经济“螃蟹”的案例。当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邂逅”恬静时尚的小资情调,尼山镇西官村的七间民宿,带给村民们的不只是收入增多,更拓展了原本局限的发展思路。
记者了解到,原本西官村是一座建在山上的并不出名的小村落,且由于交通不便、经济作物产量少,村内并没有集体收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村内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一些中老年人还坚持在村内居住。“现在我们采用政府扶持政策,利用招商引资在村内建设民宿,以民宿经济带动村落发展。起初西官村建设了七间民宿,由于受到旅游观光者的好评,目前我们又增设了几间。”桂宜志说,只要游客在他们这住一夜,不仅集体收入增加了,还安置了本村劳动力、带动了经济作物产品销售。目前每间民宿都按照4星级标准建设,所有的家具都采用无污染的绿色实木产品。
据悉,该村落采取政府引导、招商引资、集体投资、村商利益共享等方式脱贫致富,已有部分企业对该村的民宿经济进行投资,并打造成济宁首家民宿旅游居住地,吸引了济宁周边和安徽、河南等周边省、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
特色小镇有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领头羊
“‘特色小镇’实践建设从浙江走向全国,引起政府、媒体、学界的高度重视。尼山特色小镇虽然刚起步,但依托原有的产业优势、历史人文积累和独特山水禀赋,挖掘传统经典产业,已经呈现出勃勃生机,有望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突围的领头羊。”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在我市举办的第二期“城市讲堂”上说,特色小镇创建不光为区域经济发展打牢基础,促进升级转型快速推进,同时还能产生有效投资增长、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改革创新迈向纵深等一举多得的“溢出效应”。“振兴、传承历史经典产业不光具有经济意义,更是保存文化记忆。”业内人士表示,特色小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佳体现。由于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专家建议,政府的支持政策要突出创新和绿色发展,在政策组合上也要有完整周密的体系。在衡量与检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可行性与成长性方面,要全面细致地确立起市场效益的标准,不能只看静态效益,要看横向纵向比较后的动态效益,也不能只看即期效益,要用变化发展眼光看长远效益。
记者手记
记者梳理我国特色小镇发现,在浙江,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改革、人才新政等各领域改革措施都在特色小镇先行先试,吸引了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海归系等创新资源。一些地方尝试引入企业参与城镇建设运营取得不少经验,比如,华夏幸福基业以PPP模式建设河北固安产业新城,国开金融以市民农庄模式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等,实现了政府管理服务、企业专业化经营、市场主体价值创造的有机统一。
而建设“尼山圣地小镇”,或许正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我们有理由对它产生期待,因为它从最初创建就已经站在了“圣人”的肩膀上。
新闻1+1
特色小镇的政策支持
山东省2016年1.1亿元特色小镇专项补助资金目前已拨付到位,同时,济宁市对于小城镇建设与特色小镇创建的扶持政策也即将出台。今年我市将先期启动3个小城镇示范点、5个特色小镇,同时各县市区参照市级标准,择优培育1个县级小城镇试点。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深化小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建立县(市)级小城镇引融资平台,吸引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引导小城镇根据自身区位和传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来源:东方圣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