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岗镇:化镇为城,需过几道关
鲁网3月23日讯 滕州市西岗镇被列入全省10个新生小城市试点名单。为什么是西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3月中旬实地进行了采访。
首要问题,人从哪里来
3月10日,西岗镇孔楼村村委会将全村100多户500多口人的400多亩地流转给种粮大户徐化平、徐化俊,每亩每年1000元,期限20年。
镇经管站站长耿广慧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4.2万亩,占总面积的68%,其中23个村整建制流转。2.7万名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镇党委书记秦魁认为,新型城镇化首先要解决人从哪里来?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铺路,不能让他们一只脚伸到城里,另一只脚还踩在田里,要他们无牵无挂自愿向城镇聚集。
从2006年到现在,西岗平均每年都有超过3000亩土地在流转,规模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扶持发展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16家。
采访时碰上一件大喜事:西岗镇入选全省12个“农村地区供暖试点镇”。西岗的胃口很大:今年实现镇驻地300万平方米住宅集中供暖,3年实现全域供暖。
家住香舍里社区的南王庄村村民杜传印听到这个消息很兴奋:“通了暖气,这日子过得更恣儿了”。53岁的杜传印领着记者参观他装修一新的三室两厅,自来水、管道天然气、有线电视,配套齐全。“干净、亮堂、宽敞,跟过去住的那3间瓦屋比,天翻地覆的变化。下楼走5分钟,幼儿园、学校、医院、超市、银行……要嘛有嘛,别提多方便了。”
小区里有2个小广场,一到晚上,杜传印就和妻子下楼转转,妻子跳广场舞,他下象棋:“进了城,也有精神生活了!”
近年来,西岗镇党委、镇政府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拿出了近3亿元用于公共设施建设。驻地建有30多个广场、15家商场超市、7家银行、2家医院、3所中小学,铺设了盛隆煤气、华润天燃气供气管网……
镇长王家鹤告诉记者,镇驻地建设现在基本满足了进城农民住得下的问题,镇驻地人口5年新增2.2万。
农民进城,人往哪里去
西岗境内有条流入微山湖的城郭河,前几届镇党委、镇政府一直谋划建港口,通往京杭大运河,形成公(路)、铁(路)、水(路)联运。
2月24日,终于梦圆。省里批复同意建设年吞吐量2000万吨的滕州港西岗作业区。这是西岗二次腾飞的机遇,镇里立即着手规划建设港口和1.5平方公里的临港物流园。
王家鹤告诉记者,新型城镇化要解决人往哪里去,要让进城农民留得下,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镇里规划建设了9.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8家。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二、三产业吸纳就业3.8万人。
杜传印一家进城后,他在盛隆化工上班,妻子在一家民营腐竹加工厂上班,收入比在村里种地翻了两番。
除了资金,土地是最大制约
晋升为新生小城市对西岗来说并不难,“双十”主要指标他们目前已很接近:财政收入过10亿元,去年西岗是7.02亿元;建成区人口10万人,西岗现在是9.5万人。但是西岗人想打造一个名副其实的新生城市,成为辐射周边乡镇的高地。
王家鹤告诉记者,除了资金,目前土地是最大的制约。
镇领导正为与北大医疗联办的二级医院迟迟落不了地挠头。3个多亿的投入资金有了着落,就欠200亩建设用地。
镇里还准备规划建设一个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主题小镇,2000亩的用地指标,如果没有特殊的政策,蓝图变现将遥遥无期。
一名长期研究乡镇问题的专家告诉记者,因乡镇缺乏完整的财政权、人事权、规划权、建设权,已成为城市化的一块短板。建议在保持镇级建制不变的前提下,赋予试点镇与县级政府基本相同的经济管理权限,包括土地使用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公共事务管理权。(来源: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