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动车小镇”产城融合

2018-09-25 10:37:00 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25日讯 对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党工委书记刘青梅的采访,颇费“波折”。联系几次都因她密集的工作安排而调整了时间。熟悉她的人说,刘书记绝对是位有拼劲、有干劲,又充满智慧的基层干部。

  棘洪滩街道是青岛的一张名片,全国65%的动车组、25%的城轨地铁从这里驶出,被誉为 “动车小镇”。动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棘洪滩街道来说,是机遇也充满挑战。“我十分清楚,随着高速动车产业的发展,现在已经有2000多列动车组相继进入检修周期,市场规模将直接突破300亿元,而车辆检修场地不足的话,将严重制约动车产业在棘洪滩的发展。”刘青梅说。

  2015年底,城阳区委区政府同意将中车四方厂区东部约650亩土地作为中车动车组检修项目建设用地时,刘青梅心里既有欣喜,也有压力。刘青梅说,该地块施工条件复杂,是一个浅滩湖面,600多亩地有400多亩是水面,水深大概10到20米之间。此外,还有高压线、污水管线、自来水管线等在此经过,施工难度可想而知。而此时距离企业计划的建成投产时间只有不到八个月,为了让这块净地达到建设用地的标准,街道要做好“服务者”的角色,尽快让这个地块达到建设用地的标准。

  抽水回填、拆迁腾地、管线迁改……刘青梅带领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不分昼夜摸排情况,组织施工,从开工到建成投产仅用时半年,被称赞为“高铁速度”。刘青梅介绍,街道专门成立5个推进小组,她亲自带队测量用地面积、研究方案。“大年初三开工,哪还顾得上过年过节,不分男女、不分长幼,大家都是铆足了劲儿往前冲。”刘青梅说,当时街道社区出动干部300余人次,利用10个昼夜的时间,完成了抽水400万立方米、清淤50万立方米的前期目标,连续70多天时间完成了420余亩荒滩湖塘的回填任务。

  谈起自己的角色,刘青梅说:“抓项目、抓建设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群众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更是街道党工委关注的问题。”

  伴随着动车产业的发展,加快产城融合被提上日程。当时,街道所辖的27个农村社区,仅有5个完成了改造,商住小区仅有8个,而且规模普遍较小、品质也不高,对中高端产业工人的吸附力和承载力较差。面对这种情况,刘青梅带领街道工作人员访民情、搞测算,推动区委区政府出台了针对棘洪滩和上马两个街道的《西部城区开发意见》。今年5月份北万和韩洼两个社区启动了旧村改造试点,两个社区的首周签约率均突破95%。“旧村改造的确会让部分干部头疼,因为极易引发上访等事件,但是我们仅一周就能达到这么高的签约率,足见政策与民意贴合程度之高。”韩洼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家升说。目前,下崖等其他三个社区旧村改造也正在平稳有序推进。今年,该街道又相继启动地铁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的拆迁腾地和7个社区的旧村改造工作,近年来总拆迁量超过200万平方米。

  “作为一名基层的街道党工委书记,身上承载的是辖区内10余万群众的期盼,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正所谓‘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就是我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刘青梅说。 

责任编辑:王琦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