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还要特色发展

2016-10-25 13:56:00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编者按 据10月18日《山西日报》,由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认定并发布,全国127个镇成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我省阳城县润城镇、昔阳县大寨镇、汾阳市杏花村镇入选。

  今年7月20日,住建部等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特色小镇如何体现“特色”二字?如何从小镇已有的发展资源着手?如何在培育中做好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本期“大家谈”以此为话题,抛砖引玉,期待山西能有更多的小镇找准个性定位、唤醒产业活力、传承优秀文化,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小镇。

  走好产业聚合的路

  小镇并不陌生,在人们的认知中更多的是一种行政建制和乡土聚集。但从2014年起,发起于浙江一带的特色小镇开始快速成长并进入公众视野,直至今日成为全国性热点。

  特色小镇离不开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这从山西入选的杏花村、大寨、润城3个小镇可窥见一斑。华夏文明看山西,对于山西这样一个“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文明汁液来”的文化大省,培育一个有特色文化的小镇也许并不难,而恰恰是那些绿色低碳且与人文能很好结合的特色产业,成为我们的软肋。

  曾经,以煤焦、以农机、以制药甚至以生产铁锹为特色的乡镇在三晋大地上比比皆是,然而,如今的特色小镇需要的并不是一种低端粗放的经营,以及它所附加的灰色烟囱、单调生活,而是既有产业依托,又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小镇。对此,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表示:“特色小镇要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还要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以浙江龙泉市的上垟镇为例,这里以青瓷闻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里国营瓷厂纷纷倒闭。然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小镇再次以青瓷为核心产业,浴火重生。几十家青瓷企业、数百家青瓷商铺,各种创意文化,就连知名的工艺美术大师也纷纷慕名而来开设工作室。打造青瓷艺术与世界对话的窗口,成为青瓷小镇的成长方向甚至情怀。有特色自成高格,此次上榜的杏花村,天然具备产业与文化兼具的禀赋,打造一个充满经济活力与艺术醇香的汾酒小镇,未来可期。

  茶叶小镇、红木小镇、美妆小镇,更多的特色小镇正走做着产业聚合的路子。没错,此轮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要花几十亿打造一个旅游胜地,其根本在于激发小镇的经济活力,没有产业基础,生搬硬造,或者一味朝着旅游的模式去,恐怕会沦为新的空城。小而美,特而强,聚而合,走百年的路子,才是特色小镇的初心。

  特色小镇是一盘大棋,既事关产业转型升级,又事关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既有城镇化改造的要义,又是创新创业的平台与契机;而在不久的将来,特色小镇也许会成为许多人乐业乐居的选择。

  切忌模仿千篇一律

  毋庸置疑,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地和相关工作的逐步推进,特色小镇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么,该如何建设特色小镇?笔者认为,打好特色这张牌尤为重要。

  建设特色小镇要在宏观上做好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特色小镇建设的目的是以打造适宜人居住、创业、游览、休憩的美丽环境,让大家能感受到与城市风貌不同的乡野风情。规划打造特色小镇,要注重发挥小镇联结城市、带动乡村的独特作用,注重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用规划把小城镇的文化底蕴、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和产业特色亮出来,为小城镇建设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因此,特色小镇的建筑风貌,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因地制宜改造,而绝对不能照搬大城市的模式,到处高楼林立,要看得见乡野,听得见乡音,闻得出乡味,记得住乡愁。

  建设特色小镇要挖掘好自身特点优势。现在城市居民每逢节假日携带小孩前往郊区度假、休闲的日益增多,已经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之一。而要想让小镇有吸引力,就要具备独特性,而不是四处模仿他人,制造各种山寨版的景点。根据政策要求,“特色小镇”应该具备的条件中“各具特色”是首要条件。综观我省入列的3个镇,每一个都是特色鲜明。其中阳城县润城镇以沁河流域首屈一指的文化商贸重镇而著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汾阳市杏花村镇素有“酒都”之美称,是举世闻名的汾酒之乡;昔阳县大寨镇更是因为一段特殊的历史而闻名天下。这些历史文化底蕴正是他们独特的品牌资源。所以,建设特色小镇,最重要的是挖掘好自身特点,切忌模仿他人,千篇一律。

  建设特色小镇要培育和扶持特色产业。特色小镇有了特色产业的支撑,才能保证其持久生命力。从各地已经公布的建设特色小镇方案中可以看出,规划特色鲜明、产业基础好、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功能小镇是大家的共识。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健康发展”的目标,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用好这块金字招牌

  国家部委认定中国特色小镇,首批127个,山西3个镇入列,虽然数量不算太多,却是个个实至名归。就特色而言,阳城县润城镇内历史遗存丰富,尤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和砥洎城最为出名,昔阳县大寨镇、汾阳市杏花村镇更是闻名天下,前者除农业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外,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后者则是酒文化源远流长,是举世闻名的汾酒之乡。

  特色小镇不是凭空产生的,能够冠以“中国特色小镇”的金字招牌,更是得之不易。荣誉的取得,不仅是三个小镇喜事,而且为当地乃至全省争了光,同时也对全省涌现更多中国特色小镇是一种鼓舞。因为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这样的小镇。所以,用好这块金字招牌,首先是要推广其经验,从中受到启发,在全省争创更多的中国特色小镇。

  其次是要警惕过度开发,避免特色的丢失和文化的迷失。成为“中国特色小镇”,意味着更多建设资金的获得,城镇面貌变化的加快。不能马路直了、街道宽了,绿地多了、景观美了,就千镇一面,全无特色,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方面大城市是有教训的,因为片面求变、求洋、求大,许多老建筑、旧街区不见了,特别是一些标志性建筑的消失,一些照抄照搬的庞然大物崛起,不仅使城市原有的历史特色没了踪影,而且让固有的文化风采消失殆尽。

  三是要更加重视规划。多年前曾听一位市长在大会上讲,他在德国考察时曾问如何进行城市拆迁改造,结果对方回答,这个问题在德国并不存在,因为他们的城市建设完全是依规划而行,今天的城市如何建设,早在100多年前就规划好了。但愿,以入选“中国特色小镇”为契机,三个小镇的未来发展也能这样做,让小镇发展只有建设而没有改造。

  放眼全省,山西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产业特色鲜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还有不少。可以预见,无论润城镇、大寨镇还是杏花村镇,必将因加冕“中国特色小镇”而赢得极高的人气指数,知名度也将进一步提升,对发展旅游业更是利好,千万不可错过。

责任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