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应因地制宜 不做东施效颦
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逐渐升温。有些地方找准自身优势,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而有些地方则盲目跟风上项目,试图简单照搬其他地方或国外的经验,存在一定风险。特色小镇关键在“特”,如何发挥好自身优势,找准定位,成为建设特色小镇的前提和基础。
近日,记者专访了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翁建荣。翁建荣详细解读了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的成功经验。在谈到特色小镇规划定位时,翁建荣强调,“特色小镇发展一定要找准地区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切忌千篇一律、同质化竞争。”
浙江在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之初,首先深入分析了浙江近年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基础和精神基础。翁建荣主任告诉记者,“浙江有两大知名产业,一是十大历史经典产业,比如丝绸、青瓷、茶叶等;二是特色块状产业,比如诸暨的袜艺、海宁的皮革、桐乡的羊毛衫、绍兴的领带等,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优势深挖掘、深利用、深包装,充分发挥特色产业聚集这一重要路径和宝贵经验,赋予新的发展内涵、新的建设路径、新的组织形式,让产业优势焕发出崭新的生命。”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浙江省提出了一镇一业,特而强的特色小镇建设理念。“比如围绕历史经典产业,规划建设了茶叶小镇、丝绸小镇、黄酒小镇、中药小镇、青瓷小镇、木雕小镇、根雕小镇、石雕小镇、文房小镇和香菇小镇。”除此以外,围绕浙江高端装备制造、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信息经济7大万亿产业,又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主攻手游的e游小镇,主攻跨境电商的跨贸小镇,主攻旅游的游艇小镇等。
如何找准自身的定位,避免“千镇一面”、唱“空城计”,成为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特色小镇来说,特色是生命,是活力,是竞争力。如果找不到特色,宁可不建,否则就成了东施效颦,失去了特色的意义。”翁建荣建议,“要突出特色,以特兴城。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充分发挥地方产业的特色和长处,促进特色小镇做精、做专、做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也曾公开表示,“特色小镇的建设目前还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应该首先选择具备基本条件的小镇着力建设”。刘云中建议,除了要找有一定的产业特色、与中心城市联系较为方便的小镇,又如有较为悠久历史传承、民族特点或者有较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小镇,还要根据这些小镇的特色进行规划与建设,成熟一批,建设一批,不能着急赶进度。只有充分发挥出这些小镇本来具有的特色,同时借鉴一些共性的、普遍适用的技术尤其是建筑节能、垃圾固废处理技术,才能够避免那些重复的、“千城一面”的建设。
“特色小镇可以复制的不是‘形’和‘名’,而是理念和思路。”翁建荣说,“在浙江,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是按照3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建设的,特色小镇的选址一般是在城乡接合部,这些地方以前是‘破补丁’,现在都成了‘美图秀秀’。这些成功特色小镇就是立足产业‘特而强’,寻找和挖掘到了因地制宜的产业优势,才取得了如今的成功。”
记者手记
打破“城墙思维” 特色小镇不是农家乐温泉洗浴
采访西安市委中心组学习的过程,对记者来说除了做好采访工作,也是一个能够学习到更多新理念的机会。
2016年12月30日的市委中心组学习中,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翁建荣做了《浙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情况》的专题辅导。
在参加采访之前,记者对“特色小镇”并没有太多了解,“或许就是讲讲农家乐怎么做更赚钱,温泉洗浴该如何发展之类的吧?”这是记者在听到翁建荣主任介绍前的预想,但是两个多小时的中心组学习结束后,记者对“特色小镇”有了全新的理解。
“我们去专做袜子的特色小镇调研,一开始‘小镇’管理者告诉我们,他们可以把一双袜子的成本做到两元,我们说不行,要把袜子做到20元,200元,才能体现‘高精尖’,做袜子小镇就要深入挖掘内涵,一双小小的袜子,做出高附加值,才算是特色小镇的成功。”翁主任说。而在记者以前的理解,一双小小的袜子,成本越低,才会赚得越多,而记者事后了解,在浙江的袜子小镇,不仅有众多袜子生产研发企业,还有袜子博物馆,你能看到一双小小袜子的发展历史,一双小小袜子的故事,而一双200元的袜子也已经上市,小镇的未来目标,是做2000元一双的袜子。
“特色小镇不能过大,大了就发展不好了。”对于翁主任的这句话,记者一开始也并不理解,“特色小镇不是一个框,什么都往里装,最后越装越多,那就乱了。”翁建荣说,“大不代表能做成,小反而可以高精尖,我们就是要做一个主题,然后成为这个主题的佼佼者。”听完了翁主任的介绍,记者才恍然大悟,在传统的理解中,越大才会越有体量,但是现在看来,大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发展,让特色小镇这样的“引擎”有力运转,才是关键。
翁主任在介绍时记者注意到,坐在台下聆听的市领导、区县领导和各单位负责人不时相互交流,在随后的提问环节,大家也纷纷举手,踊跃提问,“我们现在也需要发展特色小镇,借鉴他山之石,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收获。”这是与会者最大的感受。
“追赶超越”是最鼓劲儿的话语,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解放思想,不再政府大包大揽,打破“城墙思维”,相信一座座特色小镇在不久的将来会在西安逐渐出现并健康发展,成为我们这座古老城市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