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声:特色小镇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2017-05-04 09:2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5月4日讯(记者 王国栋)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特色小镇的建设要经得起历史考验,对一些地方背离特色小镇发展初衷,也违背发展规律的不当倾向,要引起高度的关注和警惕,及时加以纠偏规范引导。 

  特色小镇要经得起历史考验 

  特色小镇的发展是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的。 

  徐林称,从现实来看,我国确实存在城镇人口和产业分布过度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中,小城镇和小城市发展相对不足的状况。我国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数量占比不足20%,而且现有的大量小城镇也并不是人们向往的就业和居住的平台。 

  他认为,欧美一些城市化水平非常高的现代化国家,他们的很多小城镇确实是城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居住着大量的人口,也分布着大量的产业。比如,德国70%的人口居住在小城镇或者小城市,美国硅谷、英国剑桥都不是大城市,但是它们都成为了著名的科技创新中心。 

  因此,在大城市的周边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只要能够强化与大城市之间现代化交通联系,发展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就一定能够有效地吸引各类要素的聚集。 

  记者查阅相关文件获悉,当前全国有17个省市区出台了培育特色小镇的各类政策文件,也开始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徐林称,浙江的特色小镇发展已经形成了全国的标杆和范式。具体来说,浙江利用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优势,聚焦信息经济、健康时尚等七大新兴产业和黄酒、丝绸、茶叶等历史传统优势产业,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出了一批特色小镇,其中78个省级特色小镇已经入驻各类“双创”人才上万人,平均税收增速都超过了20%。 

  不能以发展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 

  徐林认为,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市场化的运作,建设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特色小镇。小城镇要承担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要寄托新一代创新创业者的梦想。 

  对于当前出现的一些不当倾向,徐林认为,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和警惕,及时加以纠偏规范引导。比如,不能演变成为政府的任务工程,只以特色小镇的数量、投资规模等指标性要求来进行考核,产生拔苗助长的效果。再比如,不能以发展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 

  同时,也不能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传统思维谋划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对产业模式、运营方式、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系统考虑。要对本地资源和特色进行深入挖掘,不能采取简单模仿、生搬硬套的模式来打造千篇一律的创业小镇。 

责任编辑:王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