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大特色小镇

2016-07-04 16:18:00 来源:中国山东网青岛频道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中国山东网10月16日讯(记者 姜婷)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后,青岛西海岸新区高度重视,为实现全域统筹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确立了通过打造特色小镇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在2014年张家楼镇、海青镇两镇进行建设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又在西部10个镇街全面推行特色小镇建设。为此记者梳理了青岛西海岸新区6个极具特色的小镇,让你近距离领略特色小镇的魅力。

   

  琅琊公园 

   

  电商产业园鸟瞰 

  琅琊镇:互联网+山情海韵,千年古郡

  今年以来,琅琊立足“山情海韵,千年古郡”的发展定位,坚持“琅琊文化为魂、秦汉建筑为形,旅游产业为支柱、商贸服务业为载体、电商微商为动力”的总体思路来建设特色镇。

  琅琊镇投资1500万元的秦汉风格建筑立面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工程完工后,将使镇驻地重现秦风汉韵的历史风貌,充分彰显古琅琊秦汉文化底蕴。“三山环绕,两河中流”,皂户河和夏河一东一西,千百年来流淌不息。秉持生态立镇的理念,琅琊镇大手笔打造皂户河和夏河生态景观带。投资1000万元完成两条河流的清淤、护堤和绿化工作。投资2600万元,依托皂户河建设占地270亩的琅琊公园,为琅琊百姓营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让农村群众真正享受城市公园生活。投资1600万元,建设占地200亩的夏河城遗址公园,将古城墙遗址保护与绿色人文景观建设同步推进,保护明清时期古城墙遗址,留住历史根脉,再现琅琊古郡历史风貌。

  琅琊镇地处沿海,海洋渔业经济发达,海产品质优物丰,但存在海产品和农产品提档升级后的滞销问题。对此,该镇以建设创新、创业、创客“三创”体系为契机,借力“互联网+”、“海洋+”,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转变经营模式、服务群众的新途径,建设了全省首家镇级电商平台,畅通产品销售渠道,培养经济增长新动力,全力打造全省“电子商务强镇”。

  该镇委托知名网络公司开发建设了全省首家镇级电商平台——琅琊@生活,整合琅琊海鲜整体品牌“琅琊味道”,实现电子商务抱团发展。该平台5月1日上线运营以来,已上线加盟企业22家,产品达160多款。其中,产自该镇的红胡子海参、琅琊龙湾海参、琅琊鸡等拳头产品借助电商平台销往国内30多个地区和城市。大力发展微商平台,依托“有赞网”建设微电商平台——“琅琊微商城”于6月18日上线运营,目前,“商城”建成微店18家,产品180多个品种,客户群涉及山东以及周边12个省份。下一步,将在淘宝•特色中国青岛馆内建设“琅琊馆”,依托“琅琊鸡”、“玉筋鱼”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和琅琊竹编、营后粉条等传统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对各村优势产业、产品进行筛选梳理,梳理出适合做电商的产品,协助推广运营。同时,引进青岛本味公社电商项目,以有机生态农业的研发、栽培、销售推广和体验,实行线上推广、销售,线下体验,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打造“互联网+有机农业”商业模式。目前,近百家农场和商家申请加入“本位公社”,全国发展本味公社社群50多家。

   

  蓝莓采摘实景图 

   

  西海岸蓝莓及花卉苗木交易市场总规图 

   

  溪林谷生态园实景图 

  张家楼:蓝莓之乡,油画名镇

  张家楼镇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地带,北依铁橛山、藏马山,东靠大珠山,东南濒古镇口湾,海岸线长5公里,三面环山,依山傍海,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全镇现辖63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面积137平方公里,滨海大道、204国道、开城路、同三高速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青连铁路、轻轨R3线穿越镇域,交通条件便利;现已建成4个万亩林场、12个千亩生态园,蓝莓、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十佳特色文化镇”等荣誉称号。

  2014年7月份以来,张家楼作为特色小镇试点镇,按照“城镇引领、产业支撑、市场带动、生态优先”的工作思路,以“油画名镇、蓝莓之乡”为主题特色,立足镇域实际,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建设,重点突破,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突出蓝莓、文化和旅游三大产业特色,着力打造世界蓝莓之乡、中国油画名镇和生态旅游目的地。一是突出蓝莓主题。以蓝莓产业为主要切入点,规划建设占地近万平米的蓝莓主题公园,强化蓝莓品牌宣传,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规划建设“魅力小镇”景观,提升特色特色小镇形象。二是体现文化元素。依托达尼画家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东马河、苑庄河等临路重要节点设置“印象达尼”、“多彩河谷”主题公园,通过四季色彩变化,展现“油画名镇”的独特品味,强化特色小镇的文化印记。三是贯穿生态治理。计划投资2亿元,对张家楼河、东马河、苑庄河、海龙河、大崮河5条河流进行生态治理,进一步提升特色小镇核心区域环境,打造西海岸独具特色的城市“后花园”。

   

  特色美食街 

   

  蓝莓小镇 

  藏南镇:山水藏南,旅游强镇

  黄岛区藏南镇辖43个村,3.2万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地处西海岸董家口港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两区腹地”,境内204国道、同三高速、开城路等“五路穿越”,藏马山、陡崖子水库、孙家屯水库“山水交映”,山、水、林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显著,森林覆盖率达50.7%。为全区最大的库区移民镇,有库区移民2292户6214人,占黄岛区的38%。近年来,藏南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新型农村社区、万亩旅游度假区、万亩生态林场、万亩现代农业园和万亩水利风景区“五位一体”的改革发展新道路。

  全面推进藏马山旅游度假区项目。2009年正式启动藏马山旅游度假区项目,在不到6年的时间,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建设面积发展到31平方公里(其中度假区核心21平方公里),总投资预计136亿元,规划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年可接待游客300万人次,能同时容纳1500人住宿、2000人会议。目前,该项目累计投资约20亿元,其中藏南镇投入1.7亿元资金,实施生态景观打造、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旅游文化小镇及配套设施80000平方米,修建道路15公里,铺设综合管线93公里,建设水库、塘坝10座,修建变电站3座等。基本完成了规划设计、生态景观打造、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苗木清点赔偿、构筑物拆迁、农民政策兑现等工作,以及部分主要道路建设及水电配套任务。其中,蓝莓小镇、千禧谷娱乐小镇、藏马庄特色美食街等特色项目建设工作己基本建成投产;国学小镇、温泉小镇、养老小镇、佳平医疗中心、藏马山学校、藏马山养老社区、藏马山体育公园等项目计划近期开工建设。努力实现“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的旅游发展目标。

  率先建设完成藏南镇万亩生态林场。藏南镇积极实践青岛市委、市政府“生态间隔”理念,第一个完成万亩生态林场建设任务,林场面积14000亩,引入5家企业造林总投资1.3亿元。在此基础上,升级建成“青岛市级森林公园”,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促进富民增收。被评为“省级绿化模范镇”,逐步实现了由“生态林业”向“民生林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正在积极争创省级森林公园。

  打造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工程。长阡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属黄岛区第一个先建后拆的新型社区,概算总投资3.5亿元,共29栋楼。目前,有1栋农民公寓已建成并交付使用,19栋安置楼主体均已封顶,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及安装,其余7栋安置楼已开工建设,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为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工程。在此基础上,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扩大长阡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模,规划打造囊括10个村庄的藏马山大社区。

  在大力实施特色小镇“两区共建”的同时,产业支撑是实现群众就业和镇村经济发展的基石,更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持续动力支撑。藏南镇依托藏马山山、水、林资源优势,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万亩“青岛市藏马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整合入驻中以永丰农业、隆辉农业、中科景观等现代农业项目,为“两区”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和服务保障。目前,该产业园区内有4000多名农民在产业园区“就地、就业”,由“传统农民”蝶变转型为“农业工人”,年人均增加收入1.5万元,促进了农民致富和集体增收。

   

  菌类养殖 

   

  林道 

  大村镇:菇香小镇,景秀大村

  大村镇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定位是“菇香小镇、景秀大村”,立足这一目标要求,大村镇确立了“产业兴镇、特色名镇”的工作思路,加快镇驻地改造提升,展现新区小镇新形象,建设特色农业园区,产城融合立镇强镇。

  “菇香小镇”,一语双关,首要突出大村镇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作为青岛市食用菌之乡、省及国家“一村一品示范镇”,目前,大村镇共有50多个村6000多户村民参与食用菌种植,种植规模和农户参与率不断扩大;绿色家园、山水田园、汉森菌业等菌企稳步发展;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博览馆、食用菌专业批发交易市场等新项目开工在建;食用菌绿色生态循环示范园、食用菌光伏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已经启动,产业全链条循环发展,前景喜人。镇党委政府依托企业龙头、基地示范、大户带动的方式,建设覆盖面更广、技术含量更高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再拓产品市场,推进食用菌产业高效集聚、高质发展。同时,“菇香”谐音“故乡”,意在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三首》),留得住“乡愁”便是发展。通过大力度整治环境卫生、全覆盖强化社会治理,未来的大村将倾力养护青山绿水利民的生态环境,努力铺设特色鲜明的城镇化道路,积极营造优质的创投环境,蕴养保护“乡愁”回归意识,大力吸引人才、资金不断涌入,全力助推特色城镇加快建设。

  “景秀大村”。这里有青山绿水的秀气清新,有鸟语花香的婉转绚丽,有阡陌田园的似画如诗,吉利湖、灵龟湖双湖簇拥着郁林沐风的朝气;藏马山、天台山、龙古山三山环绕着云山雾海的灵动;白马河、吉利河、马家河、桃林河四河相间着民熙物阜的交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60%,是天然氧吧圣地,也是生态养生福地。藏马山旅游挖掘开发、天台山文化底蕴彰显、马家河两岸改造提升、白马河流域生态优化、桃林河河道综合治理,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发展,努力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大村文清景秀,美在山水,更美在人文。大村镇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兴盛,素有“剪纸之乡”、“年画之乡”、“诗歌之乡”的美誉,同时也是丁氏文化、龙马文化的发祥地以及琅琊丁氏一脉的族地,自古孕育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如丁惟宁、丁耀亢、丁自劝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先后被授予省市两级“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党委政府将抓住丁氏后人寻根祭祖为文化线索,以发展人文旅游为主要方式,不断完善文化公园、风情文化街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复原明清名郡古景,传颂弘扬人文轶事,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菇香“与“景秀”相映衬,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秀丽的自然风景、和美的宜居环境、鲜明的产业特色、清晰的文化脉络,使大村镇特在不同中,优在发展上。大村镇党委政府将凝神聚力,协力共创,将建设“菇香小镇、景秀大村”推向深入,为建设美丽新区、点赞西海岸不断奋进。

   

  海青茶园 

   

  茶博园鸟瞰总图 

   

  海青东甜水河生态治理(现状) 

  海青镇:北茶古镇、静雅海青

  “海州之往青州,途中有驿站,往来人名之海青。”位于青岛、日照、潍坊三地交汇处的海青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省委、省政府实施“南茶北引、南竹北移”战略最早地区之一,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旅游强镇”等称号。近年来,海青镇集中精力、整合人力、投入物力,改善人居环境,壮大主导产业,强化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乡村,全力打造“北茶古镇、静雅海青”。

  海青镇南接日照,北倚诸城,西邻五莲,处“三地四区(市)”交汇之地。镇域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辖64个行政村,人口4.3万;全镇耕地面积8万亩,茶叶面积3万亩,占黄岛区的近一半、青岛市的近1/3、山东省的1/10,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省委、省政府实施“南茶北引、南竹北移”战略最早的地区之一。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青岛海青茶文化博览园项目项目立足北茶产业壮大提升,打造具备茶产品展示、研发和新技术推广、茶文化体验、特色餐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博览园区,对于全产业提升发展海青茶业,推动西海岸新区乃至整个青岛特色产业发展,都将发挥重要节点作用。

  目建设用地280亩,其中商业用地70亩,展览展示等公用事业用地90亩及120亩商业用地。其中一期工程建设北茶产业联盟海青基地、茶博馆、以茶会友广场、文旅车站、游客中心及基础设施配套与环境提升。二期工程建设茶交易中心、茶农家乐、茶业体验馆及研究所、茶驿站、茶休闲度假谷及配套居住。

责任编辑:罗燕